人文特色 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人文特色

书院文化

2024-12-31 00:00:00 平江县石牛寨地质公园管理处 发布 1

        千百年来,受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影响,平江一直是一个治学严谨、学风浓厚的地方,如有着2500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教育制度“活化石”的私塾,至今在这里延续。

        从宋代开始,平江开始兴建书院。从此,平江人才脱颖而出,名扬四海,声震天下。据《平江县志》,平江县从宋代书院创建至清末改学堂止,共有371人取得举人、进士、贡生、翰林资格。其中宋代全省会试举人,有三次整榜全为平江人。据杨慎之主编的《湖南历代名人词典》统计,湖南宋代进士出身的名人有104人,平江有10人,占全省的10%,居全省之冠。

    平江历史上到底有哪些书院呢?

        平江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书院,当推北宋吴景偲创建的台川书院。该书院建于北宋政和后,院址在县东南永宁乡,即今安定镇永兴村。

宋代平江还建有两座书院,分别为阳坪书院和殊恩书院。阳坪书院建于南宋庆元以后,是由平江历史上著名的“九君子”之一的吴雄创办,院址在县东凤栖乡,即今桂桥乡阳坪村排上铺。殊恩书院也建于南宋,由乡绅田梦驹捐资兴建,院址在县南故县乡,即今安定镇永南村。

        明代平江建有一座书院,即文峰书院。该书院由明代乡贤喻志儒创建,清朝嘉庆年间,其后代进行了修葺,同治三年重新修葺了讲堂、学舍及门庑。解放后,书院的一部分分给原国土局喻乐群家居住。据喻介绍,该屋上下两栋,两栋中间架过亭,厅堂部位作两个教室,其余房间作办公室、教师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解放前开办私塾,解放后开办小学至1957年,上世纪90年代才拆除。

        清代是平江历史上书院修建最多的一个时期,该时期修建的书院共有五所,即老天岳书院、昌江书院、新天岳书院、爽溪书院、宾兴书院。

        老天岳书院原在县南小天岳峰,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由知县杨世芳倡建。乾隆四十年,知县吴鐄将天岳书院移建于青石巷。

        昌江书院位于城西九龙山左,槐树桥后。清嘉庆九年,知县徐以垣倡众捐资1400两白银,购置凌姓房屋一栋设昌江书院。该书院有上下三进,左右横屋各三楹,计厅堂8个,房屋25间,嘉庆十九年知县陈增德增修讲堂。1946年,该书院被拆除停办。

        我们通常所说的天岳书院,是指新天岳书院,也是至今保存完好的一所书院。该书院位于县东南三里黄土仑,今平江第一中学校内。清同治六年(1867年),平江士绅张岳龄捐置基地,知县麻维绪集合乡绅捐建书院。书院坐东南朝西北,扼汨罗江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当时耗银万余缗,建有讲堂3间,门庑3间,院长住室3间,头厅和二厅3间,东西斋各14间,东建屈子祠、宋九君子祠各3间,门庑3间,西建藏书楼3间。总占地面积39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41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均属从前未有之盛。教学以四书五经为主,兼学史、子、诗词集,课程日记为句读、抄录、质疑、博览。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下旨改书院办学堂,县立学堂即在天岳书院内兴办,一直沿袭到今天的平江县第一中学。平江天岳书院历经一百多年风雨洗礼,书声不断,弦歌未绝。


天岳书院

        走近天岳书院山门,两根四方麻石檐柱撑起大门斗口,麻石门框上方镶嵌着“天岳书院”黑底镏金大字匾额,两侧一副嵌字楹联:“天经地纬,岳峙渊渟”,笔力雄浑,气势磅礴,出自平江第一才子李元度之手。门枕石上一左一右坐有抱鼓圆石,默然无语伴读百余年,深得儒雅风范。大门内设门厅,木屏风隔开。进得门厅,花园里桂花、冬青、铁树、剑麻诸多植物应时而兴,怡然自得。拐角走廊操过两厢斋房,东西各十四间。沿花园正上方垂带式三级石阶踏上大厅,便是书院讲堂,分为前、中、后厅。前厅八个青砖四方立柱,排成四横排,横柱之间饰有木质隔扇。在第三排隔扇之上,当年横悬有“整齐严肃”黑底正楷匾额,应为岳麓书院清代石碑之拓版。中厅两边各有耳房一间,原为山长住室,1928年彭德怀曾住在这里谋划起义。后厅正面供奉的孔子牌位,新中国始即废除。除了祭祀这位至圣先师,书院东边曾建有屈子祠 和宋九君子祠,朔望行香,春秋奉祀。李元度曾专门撰写有《天岳书院新建屈子祠记》和《天岳书院新建君子祠记》,以教育后人,尊崇忠孝理学。 

        清代平江建造的五所书院,还有两所鲜为人知,即爽溪书院和宾兴书院。爽溪书院建于清同治七年,院址在县城东南50里的沙塅,今三市镇爽口沙塅村,创建者就是在天岳书院写“天经地纬,岳峙渊渟”的李元度。该书院内设经馆一、蒙馆二,有讲堂5间,东西斋各7间,门庑5间,西斋之右为藏书楼3间,以及听书亭等建筑。宾兴书院位于县南七十里的尧峰,今思村乡横洞村。这里原来是一座佛寺,明代成化年间,高僧觉悟禅师来平江传道,建寺于尧峰,号尧峰寺。清咸丰八年,该寺僧人淫纵不法,奸占民妇,平江知县郭庆飏依法访拿,将寺僧逐出,勒令还俗,寺院所有财产充公,寺名也换成了宾兴书院,供邑人设馆授徒。

        平江的书院在平江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平江书院秉承的书院文化精神,永远地传承下来。如今,平江是全国有名的“中华诗词之乡”,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

联系我们(工作日:8:00-20:00) | 联系电话:0730-6286808 | 联系邮箱:snzgjdzgyglc@163.com

Copyright © 2018-2025 版权所有 湖南平江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    备案号: 湘ICP备202512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