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俗 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 / 民间风俗

宗教文化

2024-12-31 00:00:00 平江县石牛寨地质公园管理处 发布 4

平江自古以来就是宗教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主要的宗教有道教和佛教。

        平江道教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末年,就有道士在平江东北部一带活动和修炼。稍后,三国时期,人称葛仙翁的葛玄及其从孙葛洪,在幕阜山构筑仙坛、丹室隐修,晋代著名的净明忠孝派祖师许逊也在幕阜山等地活动,留下许多遗迹。晋代太康初,徐道箓在县城西门龙阜山创建崇真观,开始传道,为平江正一道教祖庭。从宋代开始,道教发展较快,宫观遍布全县,道士遍及各地。最著名的有九观三十六宫之称,其中城关崇真观、幕阜山冲真观、道岩葆真观、安定金铺观等受到历代皇帝的尊崇,并赐观额。新中国成立后,道教活动渐渐减少,至文革完全中止。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恢复活动。目前,平江道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道教法事活动日趋规范。

        平江佛教历史也很悠久。三国时期,佛教逐渐传人境内。东晋时期,佛教传播较快。唐代,境内佛教盛极一时,大小寺庵遍布城乡,著名的东山古寺就是始建于唐元和五年的大规模寺庙。当时寺中名僧辈出,香火极盛时寺内僧众达500人以上,为湘北第一大寺院。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崇道灭佛,佛教辉煌不再。唐末五代时,佛教禅宗势盛。宋代,程朱理学发展较快,但境内佛教还是以禅宗突出。元朝崇道轻佛,佛教无进展。明洪武至明嘉靖年间,境内新建或重建修复了一批被毁的寺院。清末,佛教日益衰落,尤其是太平天国及“戊戌变法”运动中,提倡以“庙产兴学”,佛教寺院经济受到打击。民国时期,连年战事,境内不少寺院毁于兵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运动的兴起,寺院经济崩溃,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各寺院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因重新恢复和全面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东山古寺等一批佛教寺院得以恢复重建,佛教协会也随之成立,佛教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石牛寨历来是佛教圣地,寨顶寨脚曾寺庙如林,僧墓佛塔也随处可见。石牛寨曾有白衣寺、云崖寺、石佛寺、真人庙、玉人庙、天香堂、祖师岩、新坊寺、黄大仙庙等十大寺庙,附近还有著名的静严寺。由于年代久远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毁坏,石牛寨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寺庙有石佛寺、白衣寺和云崖寺。除寺庙外,石牛寨还有佛塔20余座,有木乃伊、悬棺崖葬等佛教史迹40余处(件)。

        石佛寺是石牛寨有资料记载最早建立的寺庙。公元756年(唐玄宗44年),石佛寺开始建于石牛寨寨脚。一千多年来,石佛寺几经兴衰,寺址几经更迁,但历史一直未曾中断。公元1125年(宋徽宗24年),石佛寺搬迁至现在的地方,即石牛寨寨顶,石佛山崖脚。1958年全国破旧立新,石佛寺被拆毁,

现有寺庙系1990年由当地信士捐资修建而成。自古以来,这里流传着一种浓厚的民俗风情:每逢农历九月十九,邻近的江西、湖北、湖南等四乡百姓都要为庙

里的七仙圣女祝寿,每隔三、五年要做一堂“清蘸”。白衣寺曾是石牛寨规模最大的寺庙,占地十余亩,分上下两 栋,内有三僧大佛、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明清时这里香火很旺,住在寺里念经拜佛的和尚、尼姑上百人。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已倒塌,但附近有保存完好的三座佛塔——三佛塔。


三佛塔


 石佛寺庙会

奇妙的是,石牛寨不仅有众 多的人工寺庙,而且有众多形似佛像、佛器的自然景观,如三尊佛、石佛山、观音坐莲、观音峰、观音送子、巽卦石、卜罗山、蜡烛峰、旗山、鼓山、钟山、棺材石,俨然一个天然的大佛堂。如巽卦石,一座位于小茅寨旁侧的石峰,拔地而起,顶部向一侧倾斜,酷似寺庙里占卜的卦,故名巽卦石。再如石佛山,一座位于绝壁顶部的石峰,因峰顶酷似人头侧面像,嘴巴、鼻子、眼睛、眉毛均很清晰,有如打坐念经的佛,故名“石佛山”。从宋代开始,当地群众就在其崖脚修建寺庙进行朝拜,该寺即石佛寺。石佛寺并非因历史悠久而闻名,而是因显现佛像面容而扬名,远近四乡百姓争相而来,香烟缭绕,香客不绝。

神奇的石牛寨,留下了很多神奇的宗教故事,有的有史料记载,有的仅在民间流传。

朱元璋在石牛寨扫庙赶佛的传说流传甚广。相传元末,元皇帝梦见安徽钟离县天降神龙,害怕世道要变,下令钟离县令将所有孕妇处死。朱元璋母亲陈氏闻知此事,怀着朱元璋逃离家乡,流落到平江石牛寨,生下幼子朱重八,也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命大,生下后成天哭闹,有人出主意,要陈氏把他抱到邻近的石佛寺拜一拜,此招果然灵验,朱元璋就此安静下来。后来陈氏生活很苦,见朱元璋也很难养,就将朱元璋送给和尚为徒,长老给他取名元龙。十多年后,朱元璋成了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轮到他打扫佛堂。他站在寺内,对着满殿菩萨像说:“各位菩萨,今天轮到我打扫佛堂,请你们都出去,等我扫好了再回来”。话音刚落,只见那些菩萨都飞出佛堂。这一幕刚好被方丈看见,他深知朱元璋是天上星宿转世,自己小庙容不下这个大神,于是送他出游。朱元璋带着一根扁担,挑了包袱就此出寺,走到龙门山上已是满天星光,感觉很累,就枕着扁担在石头上睡着了。刚好刘伯温经过此处,看到石头上一个小孩枕着扁担,手脚张开,仰天而睡,活脱脱一个“天”字。他开始没在意,突然间朱元璋翻身侧卧,手照样张开,脚一缩,成了一个“子”字。刘伯温惊呆了,知道此子并非凡人,于是叫醒朱元璋,一道上路。后来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在一次与众臣畅谈时讲出了扫庙赶佛、睡石天子的故事,于是流传至今。

卧云僧朗和尚的故事在石牛寨更是家喻户晓。传说清代咸丰年间,静严寺主持卧云和尚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写过一手楹联聊以自嘲,谓“懒之已极坐近卧,痴到无聊思入云”,故又自号“懒痴”。因他别名朗月,故当地人都叫他朗和尚。这位朗和尚曾不愿意留宿一位往湖北通城去的罗先生,便口占一联:“通城不通,罗先生四维有路”。可那罗某也非等闲之辈,随口应道:“静严难静,朗和尚良月无缘”,即拂袖而去。朗和尚文武双修,志趣高雅。传说曾有一恶汉仗一身蛮力欺行霸市,横行无忌,卧云僧前往劝诫,恶汉将手中铁棒折弯示威。卧云微微一笑,接过铁棒两头一拉,不但把铁棒扳直,还拉长了一寸,恶汉从此再不敢逞凶了。 卧云僧云游四海,遍访天下名山,但他特别喜爱以“险、奇、绝”著称的石牛寨。应挚友胡冀吾之邀,他曾多次光顾石牛寨。一日,于林中遇一猎户。猎户捕获野物甚多,忽然心头剧痛,向卧云僧求救。卧云取过纸笔,手书十字相赠:“可遇不可求,可取不可贪。”猎户心动善念,将所捕尽行释放,心痛立止。又曾与地方僧人同入深山,去救一头为虎夹所陷、嚎叫不已的巨虎。其时虎被夹住后腿已有五个时辰,愤怒万状,人皆不敢近。卧云止住同行僧人,单身空手前往,虎即俯首贴耳,驯善如猫。卧云解开虎夹,轻抚老虎的伤腿,喝声去。那老虎听话地走开,腿伤竟已痊愈。据说此虎以后再没有伤过人。 卧云僧在石牛寨作过许多诗文,后来自辑《卧云诗稿》,他将游石牛寨的十余首诗尽行收入,流传至今。他在《题古城墙》中写道:地险即天险,后陵无可逾。几时留寨堡,从古有醇儒。老鹤千年梦,浮生七尺躯。于今两无事,大地尽康衢。又有写铁门关的绝句一首:四周层迭好云山,镇日芒鞋自转还。不蹬不虞行路滑,临风又上铁门关。该诗中所写的铁门关在石牛寨东面,乃天然形成的一条险道,中间又有关隘,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称“铁门关”。

联系我们(工作日:8:00-20:00) | 联系电话:0730-6286808 | 联系邮箱:snzgjdzgyglc@163.com

Copyright © 2018-2025 版权所有 湖南平江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    备案号: 湘ICP备2025128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