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
2024-12-31 00:00:00
平江县石牛寨地质公园管理处 发布
1
平江石牛寨是我国面积较大的丹霞地貌集中区之一,从北至南近100km2的范围内均可见到丹霞地貌。站在石牛寨寨顶眺望,一片由无数丘峰、峡谷等组成的密集壮观的丹霞地貌呈现在眼前,一望无际,俗称 “百里丹霞”。
百里丹霞(密集壮观的丹霞地貌,一望无际)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碎屑岩形成的雄伟奇险的崖壁、岩峰、岩洞、岩块等有关的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达以广东丹霞山为原型而命名的一种地貌类型,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古近纪特别是白垩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其最突出的形态特征是“赤壁丹崖”,并包括众多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以及石墙、石峰、石柱等各种奇险的地貌形态。
石牛寨丹霞地貌类型多样,景观丰富。过去,人们把石牛寨风光归纳为:“一牛二龟三关险,四桥五寨六线天,七奇石八寺庙,四十八岩景无边。”其实,石牛寨景观远不止如此,单就丹霞地貌而言,这里既有雄伟壮观的崖壁石寨、拔地而起的石峰石柱,也有狭窄幽深的线谷巷谷,天造地设的天生桥与洞穴,并有众多似人、似物、似禽、似兽、千变万化的造型岩体景观。经统计,石牛寨具有一定规模的丹霞地貌景观共有100余处,它们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有突出的美学价值。
科学价值
石牛寨丹霞地貌集典型性、稀有性、系统完整性和自然性于一体,在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沉积学、地貌学和生态学等方面均富有深厚的科学内涵,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石牛寨丹霞地貌发育于白垩系戴家坪组的红色砂砾岩、含砾砂岩等红色碎屑岩中。这些红色碎屑岩主要来源于幕阜山花岗岩体,砾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故石牛寨是花岗质砂砾岩类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这在地层学、岩石学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石牛寨丹霞地貌形态丰富多样,除了崖壁、石寨、石峰、石柱、峡谷、洞穴等各类常见的地貌形态外,还有独特的球状(圆弧形)风化剥蚀型丹霞地貌。因石牛寨丹霞地貌物质基础以花岗岩物源为主,
花岗质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形态丰富多样
石英含量高,胶结物硅质成分高,故石牛寨丹霞地貌兼有花岗岩地貌的球状(圆弧形)风化剥蚀特性,如“花岩”(崖壁上凸出的球状风化体)、“馒头山”、“牛背山”、“蘑菇石”等球状风化剥蚀地貌景观;还有围椅状地貌、壶穴地貌等,均与花岗岩地貌类似。石牛寨丹霞地貌的这一特征,在全国丹霞地貌中较为特殊,它补充和丰富了我国丹霞地貌的内涵。这在地貌学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石牛寨丹霞地貌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发展演化过程。侏罗纪至早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使石牛寨地区西北部不断上隆,形成巍峨雄伟的幕阜山,中部和中南部则不断下降,形成长平断陷盆地,盆地北西侧有阳道尖断裂,南东侧为长寿——永安断裂。当时,气候干热,流水从幕阜山等处携带大量的泥砂砾石在盆地中堆积,形成厚厚的白垩纪红层。古近纪以来,特别是新近纪晚期以来,地壳不均匀抬升,断裂活动加剧,红层中形成多组节理;同时气候转为湿热,流水沿着节理裂隙不断下切、溯源侵蚀和侧蚀,加上重力崩塌,风化剥蚀等各种地质作用,终于造就了石牛寨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景观。石牛寨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足以代表湘东北地区白垩纪以来的地球演化历史,对区域地质发展演化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学观赏价值
石牛寨丹霞地貌的美,是一种无需雕饰的自然美。这种美,包括色彩美、形体美和和谐美等多个方面。
色彩美
石牛寨丹霞地貌的色彩美,首先体现在其明丽喜人的红色,这是绝大多数丹霞地貌区所共有的一种色彩美感,故常用“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来形容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特殊的红色鲜明色彩,给人以热烈奔放的美感,在阳光或朝、晚霞照耀下,熠熠生辉,红光照人。红色,是一种暖色,蕴含热烈、激扬的气氛,富有亲和与兴旺的活力,是国人传统喜爱的色调。人们闻丹霞之名,不啻是一种喜的信号,望丹霞之色,也不啻是一种吉祥的标识。因此丹霞地貌景观,往往给游客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然而,有人说,石牛寨分布有大面积的白色丹霞,这是真的吗?如果从寨顶或从远处观看寨脚那一片密集壮观的丘峰,确实可以感觉到丘峰顶部泛出一片白色的光芒。其实,这跟石牛寨丹霞地貌的物质成分有关,是红色砂砾岩表层风化后出现的假象。如果我们剥除这些砂砾岩表层,露出里面新鲜的岩层,其颜色就是红色的了。
石牛寨丹霞地貌的色彩美(近处崖壁红色鲜明,远处丘峰顶部泛出白色光芒)
事实上,石牛寨丹霞地貌的颜色是多彩的,远看似染红霞,或泛着白色光芒,近看则色彩斑斓。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红色,七彩斑斓。在蓝天、白云衬映之下,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丹峰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色彩景色也在不断变换,早晨可以看到日出的奇观,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一日之中,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不同的色彩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形体美
石牛寨丹霞地貌形态类型多样,崖壁、石寨、石峰、石墙、石柱、峡谷、洞穴和天生桥等,应有尽有;造型更是奇妙,似人、似物、似禽、似兽,千奇百怪。石牛寨丹霞地貌的这种景观格局,构成了各种意境下的形体美,如“鸳鸯峰”、“鹅颈石”、“蓝天石柱”、“石佛山”、“五指峰”、“美女峰”的雄奇之美;“一线天”、“仙人桥”的惊险之美;“三星伴月”、“飞来珠”、“猿猴戏珠”、“乌龟洞”的幽趣之美。
具体说来,石牛寨丹霞地貌的形体美包括“雄”、“奇”、“险”、“秀”、“幽”等多个方面。
雄:即雄伟之美。人们常认为高大才为雄,其实,高大是相对的,更在于气势。石牛寨丹霞山体海拔最高才544米,就山体高度而言,确实只是小字辈,但山体周边多为悬崖峭壁,危崖劲露,光滑如削,雄浑而富有力度。即便是低矮的石峰,挺拔于低丘之上,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满阳刚之美,给人以极强的视觉震撼。如蓝天石柱,挺立于小
石牛寨丹霞地貌雄伟之美(雄伟高大的石寨崖壁和密集壮观的丘峰)
茅寨悬崖的一角,相对高度不过百米,但有如一对石柱直耸蓝天,气势非常雄伟,清代秀才汤柳堤赞曰:“峭壁插空嶂日边,望峰直透老峰尖。分明天斧挥开面,尽作人间一指禅。”
险:即险峻之美。石牛寨高峡幽谷,沟壑纵横,山块离散,起伏剧烈,特别是丹峰高耸,崖壁直立,如刀削斧劈,直指蓝天,令人望而生畏,近而发怵。但“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峻能激发人们向上、探索的精神,故智勇者上之。因多数悬崖人们无法攀登,故现今丹霞崖壁上修建有不少的人工栈道,行走其上,往往令人胆颤心惊。古人有“栈道依松划,危楼叠石连”、“绝避当千仞,危崖一线开”、“飞鸟回翔不敢度” 等诗句,形容丹霞地貌的险峻之美。
石牛寨丹霞地貌险峻之美(游道架在崖壁上)
奇:即奇特之美。石牛寨丹霞地貌景观之奇是崖奇、石奇、洞奇、桥奇,沟谷也奇,奇得让人不敢相信,又不能不信。石牛寨的造型山石千姿百态,仿若雕刻大师的艺术杰作,但实际上它们无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牛寨的崖壁千奇百怪,除了常见的平直型崖壁外,还有顺层槽穴型、垂直沟槽型、洞群型和裙褶型等多种特殊形态;更为特别的是,崖壁上还有一片片外凸的形似花蕾的球状风化体,谓之“花岩”。
石牛寨丹霞地貌奇特之美(奇特的崖壁和“花岩”)
秀:即秀丽之美。人们常说北雄南秀,系指北方山体高大裸露,苍劲雄浑;南方山体树木葱郁,妩媚多娇。石牛寨丹霞山体则是既雄又秀,是阳刚与阴柔的和谐统一。这里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秀色可餐。众多奇峰异石挺立在河流、湖泊或水库旁侧,丹山碧水,水色天光,浑然一体;再兼绿色植被在丹峰上的点缀,更显秀丽如画。
石牛寨丹霞地貌秀丽之美
幽:即深邃清幽之美。 幽境是一种超脱、逸世、凡尘不染的佳境。石牛寨分布有众多幽深的峡谷、巷谷和线谷,谷中林木郁葱,青泉长流,行走其间,神清气爽,产生一种超脱、隐逸之情。古人有众多诗篇描绘了这种幽境,如“古壁嶙峋跨石台,幽然盘径绝尘埃;一溪水色浸台径,四面淘声入玉背”。
石牛寨丹霞地貌清幽之美
和谐美
石牛寨除了各种形态和造型的丹霞地貌外,还有飞泻的瀑布、潺潺的溪流、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幻莫测的天象以及掩映在森林、丹峰之中的村寨、寺庙,它们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这种美,就是和谐之美,包括山水自然的和谐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前者主要体现在丹山、碧水、云雾、绿树及野生动物的交相辉映;后者主要表现在村寨、田园、民俗风情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石牛寨丹霞地貌和谐之美(石佛山下石佛寺)